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挑选接班人的时候开出了4个条件
第一,对风险的极度敏感。
第二,独立思考。
第三,情绪稳定。
第四,理解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。
为什么要理解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?
机构投资者是所有市场主要部分,比如散户有1亿人,但是都是乌合之众,没有定价权,机构投资者是市场中具有主导作用的,因为市场是不平等的,散户虽然多但都是虾米,机构投资者则是鲨鱼。
巴菲特要求理解机构投资者是要求理解市场中“别人”中的主要的一撮人,这一撮人是决定市场环境的。
第四条实际是巴菲特强调要理解市场先生,而且要理解市场先生的主导性,对市场先生的理解要重于对内在价值的理解。
所以说“投资就是买好公司”对吗?
如果巴菲特认为是对的,那么他接班的条件一定需要研究公司的经营经历吧?但实际上他没有提到这一点,只是要求这个人的情绪性格要好,要理解“别人”这个概念。巴菲特要求他的接班人理解“别人”中的主要机构投资者,实际上就是强调对市场先生要有一定理解。
那么为什么巴菲特要求他的接班人对市场先生要有深刻的理解,是不是暗含着巴菲特认为他的接班人要参与跟市场先生的博弈?
答案很显然,巴菲特实际上是确认了“价值投资是博弈”,如果不是博弈,就没有必要理解“别人”,因为你跟他是对手关系,是博弈关系,就像拳击,我得知道对手的风格。如果是艺术体操,就是自己表演,用不着理解对手的风格,表演好自己就行了。
所以,这4个条件加起来,实实在在揭示了真正的价值投资本身是什么,以及真正的价值投资本身应该有什么能力。
所以中国价值投资所说的“价值投资都是标的创造的,财富是标的创造的,是由好公司创造的”,所以“价值投资者就是买好公司”,所以“价值投资者就是长期持有”,以上观点都是错的,完全是打着红旗反红旗,因为巴菲特到了晚年选接班人的条件根本得不出这个结论,反而得出“是一种博弈,是能不能坚持理性的博弈”。
而且是说你理性的时候必须是别人不理性,如果你理性,别人也理性,合理估值下谁也赚不到钱,没有机会。
在这种情况下,就要求你要理解机构投资者,要理解他们什么时候不理性?
他们就是越跌越不理性,越跌越卖,你需要知道这个机制。
机构卖了以后也不会承认自己没能力,而是把责任推到别处,他们极其诡诈,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大都是博士,智商特别高,如果低位卖出以后,他承认恐惧就没法立足了。他们为了将来能继续收管理费,就会把他的非理性行为论述的合情合理,否则,他就没有市场了,没有市场就收不到管理费,所以这些人除了收管理费,没啥本事。
巴菲特原话是“我的盈利多少决定于别人的愚蠢程度”,这不就是博弈吗?
别人越蠢巴菲特赚得越多,否定博弈完全是极其错误的浅见,肤浅的见解,但是越肤浅越符合流行的规律。